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有獎徵答v.s公民運動

在大學通識課程裡安排了一場演講,主題是「國光石化對公民運動的啟發」,並搭配了「走訪大城濕地」的戶外教學,期待學生親臨現場體驗公民教育。透過這場演講,我們看到一場成功的公民運動,聽到在地公民的聲音,不受政黨把持,捍衛環境正義的崇高理念。讓國光石化政策急轉彎的是誰?正是台灣人心中對「環境正義」的嚮往,所形成的那一把道德判斷的尺。然後,來到大城濕地,導覽人員的導覽過程,我們看到的,卻是執政黨以資源綁架選票的鑿力。
在普天宮的簡報,導覽員突然拿出有獎徵答的「獎品」,遮陽帽發不完,鑰匙圈無限量供應,愕然一見,上面印著建國一○○年的紀念。簡報中,我們聽不到公民的聲音,看到的盡是馬總統的身影,似乎今天大城的風光,全是馬總統一人的德政。有趣的是,有獎徵答的問題不乏「幾號蚵車曾載過馬總統?」「這個蚵農和馬總統什麼關係?」這種水準的問題。我想著:「我們要認識的公民運動在哪裡?」
接著,導覽員提示我們看濁水溪口河堤的刻花,對學生說,這些都是肥水,有工程就有肥水,都是地方人士利益分配的角力。這時,我已感覺到這不是健康的公民教育了。立刻反問這位導覽員,「如何避免你們這個具有崇高理念的公民運動,變成肥水的角力?」導覽員沒有回答,只說到要向馬總統爭取幾億,來協助推動計畫。最後,導覽員在學生的掌聲中,乾脆直接表明政治立場,他是深藍的,支持馬英九連任。
最好的教育,是一種讓公民有能力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,並運用思考,對不同的選項,進行批判與選擇的教育。在這個活動中,本來最應被關心的問題是「公民如何進行價值選擇?」可惜的是,第一次走訪大城,留下的身影,不是獨立思考的公民,而是被黨政資源綁架的導覽。我不禁要問:如果民主只是選民與執政者間,基於利害關係,以資源相互綁架的角力,這是我們公民要的制度嗎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